《小小的我》影评
看完影片《小小的我》之后,我即广而告之叫亲人朋友一定要去看。我的博士妹妹一家五口也被我引诱到影院。有一些朋友问我去看的理由。我给他们说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他们说,这个评价之高轻易不可得。或许,是我夸张了此片的现实意义和功能。“白日不到处,青春恰自开。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”这是清代诗人袁枚的诗,被主人公刘春和(易烊千玺演)在课堂上分享引用。来比喻在世界上总有很多太阳照不到的地方,比如一些阴湿处长出的苔藓。又如虽无人关注灌溉,但那些小如米粒般的花儿却像高贵的牡丹花一样悄悄盛放。这是自然的生命力,无法抵挡。它们好比社会上一些弱势人群,生活在底层,在人们一贯的鄙视下艰苦生存。患有脑瘫的青年刘春和就是这样的一员,“脑瘫”这个词以往接触比较少,自从前些年女诗人余秀华名气大增后,“脑瘫”这个词在大众的视线里常常出现。我一直是支持余秀华的人,当遇到有些人对“脑瘫”两字表现出轻贱或嘲笑的语气,我就会像他们轻贱这个词一样去衡量他们的修养和品格。刘春和不仅步履艰难,吞咽也困难。面部表情抽搐变形,每走一步都摇摇晃晃。但他才情过人,有超强的记忆力。有人会问,所有脑瘫都有超乎普通人的才华吗?我不能说绝对有,也不能说没有。就如四肢健全、头脑正常的人也未必个个有卓越才能一样的道理。某种程度理解,整个人类的生命都是脆弱的,何况是原生家庭的残疾孩子,他们更需要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求生力才能出人头地。他或他们被划分为残疾人不是他们自愿的,也不是自找的,是上一代人的各种因素造成的。就是说你生下来就要接纳的现实。这是没有商量的馀地和埋怨的理由。正如刘春和的母亲(蒋勤勤饰)说的:“这就是你的命,也是我的命。”这似乎是很霸道的命运强迫症。只有这个认知与接纳,你才能拿出勇气来面对生活的各种考验,可刘春和一家不是世世代代读得圣贤书或受教育程度很高的人,他的外婆(林晓杰演)也是年轻失婚,为了谋生抛下孩子远离家乡去西藏,等到回归时,孩子已经15岁,完全过了幼儿成长的陪伴期和教育期。这阶段的孩子只有叛逆和误解情绪,刘春和的母亲和外婆就是在这样的原生关系中相处。结婚后,两个年代的女人都同样以母亲的身份来面对孩子的各种情绪,这就有了故事的冲突和所带来的思考。“小小的我”如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生活中走出重围。
母亲的罪和她们伟大的爱,故事不止是关注脑瘫的主人公刘春和,而是追根溯源到上一代。用外婆对他说的一句话,“理解她吧!你妈妈也没人教她如何做妈妈。”我认为这不只是针对一个人的台词,也是观照到每个作为母亲的人。你没有人教你如何做妈妈,你也没有去学习怎样做妈妈。这应该属于社会学与家庭心理学的基础教育。我认为人类很愚蠢的继承,就是凭本能的经验养育孩子,以为让孩子吃饱穿暖即可。甚至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有掌控孩子的命运和生死。这是不少愚蠢的父母所深陷的身份误区。刘春和的母亲就是这种无知又激烈的人。刘春和在被母亲因维护刚出生的妹妹推倒在地之后,把自己做给母亲的牛轧糖拚命往自己嘴里塞,目的就是想塞死自己。他觉得自己不止是遭到外人鄙视,连自己的母亲也是一样厌恶自己。也许自己离开这个给世界,母亲就得到解脱,自己也得到解脱。这是让人揪心的一幕。对于内心自卑的孩子,母亲的侵犯和不尊重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暴力性的忽略和伤害,这是最煎熬的相处。反之,外婆对刘春和恰是此片的温暖和亮点。她对外孙的爱是出于天性也是处于对女儿小时候的弥补。可这种弥补女儿会领情吗?这又是同样的一个问题。外婆年轻的时候也没人教她如何做妈妈。她的外出谋生却是孩子对于母爱的缺席。如何释怀还要看自身的感悟和理解。刘春和问外婆,她脖子上的刀痕是怎么来的。外婆告诉他,她在西藏讨生活的时候,有一天遇上贼了,用刀架在她脖子上要钱。虽然她很害怕,但想到这是给女儿的奶粉钱就说不能给。贼就一刀刮下来。幸亏得到路人相救才免于死。这个刀痕就是她喜欢买漂亮围巾的缘故,那是她用来掩盖伤疤的。刘春和问她:“我妈妈知道吗?”外婆说:“不想让她难过,也担心她不难过。”这就是母亲们的罪和她们伟大的爱。刘春和为主轴是社会缩影,易烊千玺演脑瘫刘春和这个人物,不止衡量他是否成功的问题,是一个具有双向性的思考。我感觉他不是在演刘春和,刘春和的原型是不需要演的,他的真实存在人们并不陌生。易烊千玺接受访问时说:“电影的现实意义就是被看见。”“被看见”很重要,“刘春和们”一直都在。呼唤人们不要视而不见,千万不要以消费他们为目的,让他们被看见,让他们的困难得到关注和解决,这才是建设真正和谐所提倡的平等机会。平等观是文明社会的标志。易烊千玺是被公认的好演员,他为了演好角色努力去学习各种这样那样的姿势,常常都演抽筋。他在一个“小小的我”身上去彰显一个“大大的我”。一个演员的演技重要还是敬业精神更重要?我认为是后者更重要。相比戏中的“刘春和”的艰苦,万人瞩目的易烊千玺尚且如此刻苦拚搏,其他的刘春和们又有什么理由让自己平庸?有什么理由去放弃生命和抗争?影片薄弱点就是编剧在故事的设计上过于小心翼翼,故事张力不够大,高潮不明显。要知道刘春和是故事人物,不是一比一的纪录片。他的成就可以更大、可以很大。《小小的我》追求的并不是普通人的生活,而是一个伟大梦想的创造与实现,应该放开手去彰显、去成就。但有一处令我惊叹,那是刘春和梦境中与心仪的女孩雅雅(周雨彤演)亲密时,导演用的“剥皮”手法,主人公从束缚与捆绑中挣脱出来的自由和幸福表现得很极致,这是很新颖惊艳的一笔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essaystorage.com/app/30.html 由天辰整理,转载需注明出处